中国研发鸿雁系统,性能比北斗还先进!你敢相信吗?
发布时间:2022-04-26 11:40:30
中国在高铁领域的实力世界有目共睹,近日,从湖北黄冈使往黄梅段的黄黄高铁顺利进入运行实验阶段,其中最大的亮点便是引进了北斗定位技术,对此,不少人都称其是中国北斗与高铁两张国家名片的深度融合。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距离建成北斗卫星系统之后,我国紧接着又开始研发鸿雁系统,其性能比北约还要先进。
大家都知道,出于对美国GPS重要性的思考,我国也全身心投入到导航系统研发工作中。1983年,我国提出创新性想法及建造双星定位,最终于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,服务范围覆盖全国。2012年,北斗二号系统建成,服务范围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。2020年,北斗全球系统正式建立完成,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,就此打破美国GPS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,同时也有效保证了国家卫星安全。
很快,不少国家都争相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。据悉,俄罗斯曾在2018年和2019年先后就卫星系统使用达成相关合同。专家表示,北斗三号卫星上有160多项技术创新,实现了核心部件国产化率百分之百。
值得一提的是,北斗三号系统独树一帜,使用“混核星座构型”,建成包括24颗中原轨道卫星,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三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全球系统。目前系统提供七种服务,如定位导航授时服务,全球短报文服务,国际搜救服务,区域短报文服务,精密单点定位服务,星基增强服务以及地基增强服务。
现如今,北斗已在中国全境内建设框架网基准站和区域网基准站,面向行业和大众用户提供实时厘米级,事后毫米级定位增强服务。对此,就连英国每日邮报都报道称,北斗系统是一项非凡的壮举,使中国减少对外国技术依赖的举措的一部分。可既然北斗这么强大,为何中国还要额外研发鸿雁系统?它到底有何强大之处?
鸿雁系统被称作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,同时也是我国现有的第二种除北斗系统以外的卫星定位系统。按照计划,该项目将会有300颗低轨道的小卫星以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构成,具有全天候,全时段以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双向通讯能力,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。
此外,鸿雁系统还具备卫星数据采集能力,可以实现大地区的信息收集,在海洋,气象,交通,环保和地震以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监测数据的传输服务。而对于全球大型能源企业和工程企业来说,该卫星系统能够提供人员定位,应急救援以及通讯服务,并且卫星还具备数据交换功能,意味着这些卫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双向实时数据传输,以及不管是图片,文报文还是视频和音频信息都能利用该系统进行传输。
除此之外,该系统还将搭载广播式自动监视相关载荷,这意味着它能够对全球范围内的航空目标进行监视,不仅能够跟踪和追踪目标位置,才能够坚持物流调控,增强飞行的安全性以及发生突发事故之后的搜救能力。
最重要的是,鸿雁系统的部分功能同美国马斯克的新片计划发生重合,但相比起来,鸿雁系统更为先进,功能也更多。由此,不少人都认为鸿雁系统的面试就是为了抵御新练计划带来的压力。总的来说,在北斗的基础上,一旦鸿雁正式建成,就意味着我国将在该领域真正的处于领先地位。